2022 CES亮点纷呈,智能汽车引领创新

易数链报道
 
  来源|财经远瞻
分析|方竞 陈蓉芳

 

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召开。由于疫情原因,2022年的CES分拉斯维加斯场馆和线上视频两种进行。作为世界三大电子展之一,本次CES吸引了几十家国际知名公司参展。

 

面对剧烈变化的竞争,各家公司都在跨界融合、打破桎梏,新能源汽车、元宇宙等现象级别火爆领域同样成为本次CES的亮点。在发布自家拳头产品的同时,半导体巨头们一个都没有落下,2022风起CES。

 

在今年的CES展会上,汽车行业各路玩家甩出了不少重磅,最炸的领域之一,无疑是主机厂们争奇斗艳,不仅是宝马发布了颇为吸睛的“电子墨水”技术,可以支持车身实现“一键变色”功能,奔驰、凯迪拉克、沃尔沃等也相继发布新款概念车。

 

就连索尼都按奈不住,颇头铁地在今天这个节骨眼上加入早已极度拥挤的造车大军。

 

不过主机厂们花活玩得再6,也很难让人不去关注自动驾驶这条汽车行业内的明星细分赛道。首先就是自动驾驶队伍里的Mobileye终于不再“猥琐发育”,也在会上秀了一番肌肉。

 

作为一家老牌自动驾驶技术和芯片研发企业,Mobileye曾因芯片出货量的飞速增长和优异市场表现,在2017年得到了英特尔的垂青,然而在被英特尔收购后,便迅速学到了“东家”的传统艺能——“挤牙膏”。

 

当2021年英伟达的最新发布的自动驾驶芯片Atlan算力达到恐怖的1000TOPS,特斯拉FSD芯片算力达到72TOPS时,作为曾经技术领先的Mobileye最新EyeQ5芯片,算力也仅有24TOPS,算力上41片顶人家Atlan一片...

 

不过话说回来,Mobileye的强项就不在算力而是算法,拿人家的弱项和对手的强项比,本就不公平,而且今年的Mobileye似乎一下子支棱起来了,不仅发布了直接要和英伟达Orin对线的EyeQ® Ultra™ 芯片,还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要在2024年投产与极氪合作的面向C端消费市场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

 

无独有偶,通用汽车也在今年的CES上立下了一个颇有些相似的flag,要在本十年中期提供面向个人用户销售的自动驾驶(至少L4级)汽车。

 

从今年算起,在两三年后投产卖给个人消费者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如果一家企业出此豪言,那将注定有点儿博眼球的嫌疑,但两家企业不约而同地立起了一个相似的flag,就颇值得让我们深思了。

 

22年的CES上,相较于以往一个有些差异性的点在于,像是极氪和通用这样的主机厂面孔,开始越来越多地在自动驾驶赛道内出现,也因此,未来几年,合作可能会成为自动驾驶赛道的一个新常态,围绕于此来助推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与多元化落地,将会成为赛道内的一个新潮头。

 

1、2022CES 展会开幕,概念、量产新车纷至沓来

 

2022年度美国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CES)于1月5-8日在拉斯维加斯举办完成,受疫情影响,本次展会采用线上+部分线下的形式。

 

本次CES超过200家汽车公司参与,汽车板块此次热度爆棚,与2020年相比,2022年CES 线下展会增加20%的空间用于展示汽车技术,其展示面积达60万平方英尺。

 

 

1.1 索尼跨界发布概念电动 SUV,智能化娱乐化升级

 

1.1.1 索尼发布VISION-S 02的全新概念电动SUV,消费电子巨头跨界造车

 

索尼成立Sony Mobility Inc,正式跨入汽车制造赛道。

 

在CES开幕前几天,传统消费巨头索尼宣布成立新的部门——索尼移动公司(Sony Mobility Inc),主要专注于电动汽车商业化,VISION-S是他们计划的开端。

 

VISION-S 02座舱搭载三联屏,传感器多达40个,可现实L2+智能驾驶。VISION-S 02的中控采用了贯穿式三联屏设计,索尼PlayStation或将搭载于后排娱乐屏车机上。

 

车辆内外部共安装40个检测传感器,包括毫米波雷达、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CMOS图像传感器和准确感知3D空间的激光雷达等,未来能够提供L2+级自动驾驶辅助。此车配备双电机四轮驱动配置,两台电动机总输出功率400kW,最高时速超过180公里/小时。

 

 

1.1.2 克莱斯勒新概念车搭载全套Stellantis解决方案,公司目标2028年转型电动车厂

 

传统汽车厂商克莱斯勒在展会上全球首发名为Airflow全新概念车。

 

Airflow采用Stellantis智能座舱,未来可实现OTA升级,智能驾驶率先迈向L3级别。新车采用了Stellantis全新STLA Brain电子/电气架构,硬软件耦合一个软件包,其STLA SmartCockpit智能座舱则是建立在Brain架构之上。

 

Airflow拥有和宝马合作的L3级别STLA AutoDrive智能驾驶。Airflow概念车电动系统搭载Stellantis全新电池专用架构STLA,预计理论续航里程在563-643公里之间。

 

克莱斯勒首款电动车将于2025年问世,计划到2028年公司完全转型成为电动车品牌。

 

 

1.1.3 奔驰、宝马引领车内外全新视觉体验

 

梅赛德斯-奔驰展会上发布Vision EQXX的纯电动概念车。

 

车内采用47.5英寸一体式大屏吸引眼球,续航高达1000km,“消除“续航焦虑。

 

此大屏分辨率达到了7680*660像素(8K),由3000颗LED组合而成的按需分区背光。

 

不仅兼容3D实时导航系统,而且搭载奔驰的Akida神经系统级芯片的语言系统十分准确。电力驱动系统最大功率可达204马力。

 

电池包比全新EQS尺寸缩小50%,重量减轻30%。全新的电池组实现了接近400瓦时/升的惊人能量密度,并且达到了95%的能效,单次充电续航超过1000公里。

 

全新电池组的电芯由宁德时代提供Cell to Pack技术,取消了繁杂的液冷结构,使用均热板在车底进行散热。

 

 

宝马在本次CES上展出iX Flow变色车和iX xDrive 40,“电子墨水”技术引人注目。

 

宝马的“电子墨水”(E-ink)技术是根据图案和汽车表面弧度的变化,制造不同尺寸的“电子墨水”,进而固定在汽车上,最终通过电极变化实现一键变色,带来个性化、可持续的驾驶体验。iX xDrive 40格栅里面隐藏了一套包括自动驾驶所需的摄像头和雷达的传感器。

 

这款车可提供高达610马力的动力,预计一次充电可以行驶280英里。土耳其汽车初创公司Togg在2022 CES上发布一款代号为“Transition Concept Smart Device”全新概念车。

 

该车由意大利公司宾尼法利纳(Pininfarina)设计,矩阵式中网搭配两侧LED灯组秉承Togg 家族化设计风格。值得一提的是,Togg首席执行官表示将在2022年底推出首款量产车型,并在未来逐步覆盖五大细分车型市场。

 

 

1.2 现代汽车另辟蹊径,开辟移动“新世代”

 

不同于其他厂商的在智能驾驶等级、智能座舱或三电系统上的持续创新,现代汽车开拓思路:让“万物移动”达到“拓展移动出行的体验“(Expanding Human Reach)。

 

现代宣传这种场景为“Metamobility”,“Metamobility”所呈现的是一种借助机器人技术构建的万物皆可自由移动的生态系统。

 

在一个无论何种体积或形状的物体都可自由移动的场景中,即是一个人类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社会。

 

 

自动驾驶时代适用于万事万物,不限于车。

 

现代提出不同种类的智能出行工具共同组成一个自动出行的机器人世界,为此其推出的两个即插即用的移动出行平台 PnD 模块和 DnL 模块。

 

1)PnD(Plug &Drive)模块,搭载激光雷达合摄像头实现自由移动:一款以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传感器为基础,集轮毂电机、转向、悬架、刹车系统及环境传感器于一体的移动设备。可实现智能转向、行驶、制动,具有360°旋转、自由移动等特点。PnD模块可以附着在任何物体上,赋予其移动性,从小桌子到大集装箱,没有范围限制。

 

2)DnL 模块:每个车轮独立运行,安装在每个车轮上的电机可以调节车身高度,从而确保所需的倾斜度。

 

 

2、 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关键环节升级加速

 

2.1 智能驾驶:诸多新品涌现,量产提上日程

 

2.1.1 芯片巨头发力,计算平台竞争拉扯

 

2021年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市场竞争由华为和英伟达的高算力产品领衔,本届CES Mobileye(英特尔旗下)和高通相继推出新品,将在2024-2025年集中量产落地。

 

Mobileye连续发布 3 款芯片,包括面向 L4 自动驾驶的EyeQ Ultra,以及面向高级辅助驾驶的EyeQ 6L 和 EyeQ 6H。

 

其中,EyeQ Ultra性能较前代产品EyeQ 5有大幅提升,采用5nm工艺,在176 TOPS的算力下实现了能效的优化,公司预计将于2023年底供货,并于2025年全面实现车规级量产。

 

同时推出的EyeQ 6L和EyeQ 6H则旨在继续守住ADAS市场的份额,均采用7nm工艺。

 

EyeQ 6L用于L2 级别ADAS,已于去年开始提供样品,将于2023年年中量产。EyeQ 6H支持全部L2+ADAS功能,22年开始提供样品,将于2024年底量产。

 

 

英伟达方面,本次展示了自动驾驶汽车平台Drive Hyperion 8,该平台搭载了两颗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每颗算力254TOPS),辅以12个环绕摄像头、9个雷达、12个超声波、1个前置激光雷达以及 3 个内部传感摄像头,该平台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开发所需的传感、计算和软件,将于2024年量产。

 

 

高通方面则首发了其视觉方案Snapdragon Ride Vision系统,基于4nm SoC,并搭载Arriver 全新软件堆栈,提供自定义神经网络架构的芯片组的增强感知,将于2024年量产交付。

 

智能座舱方案龙头高通完善其智能汽车整体解决方案产品矩阵——Snapdragon数字底盘,包括Snapdragon Rid平台、Snapdragon座舱平台、Snapdragon汽车智联平台以及Snapdragon车对云服务。

 

Snapdragon Ride平台能够满足L2~L3级的自动驾驶的需求。本周沃尔沃成为高通数字座舱最新签约用户,沃尔沃纯电动SUV和Polestar3 SUV都将搭载高通数字座舱+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将于22年底前亮相。

 

 

2.1.2 激光雷达新品频发,产业链分工助力量产

 

激光雷达在ADAS场景中有广泛应用,本次CES 2022各大主流厂商均有新品参展,包括Velodyne、Ouster等国外厂商,以及速腾聚创、禾赛科技、Innovusion等国内创企。

 

 

国内厂商新品备受关注。

 

速腾聚创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正式亮相,该产品能实现200m测距能力。在客户导入方面,速腾聚创已经获得了比亚迪、广汽埃安、威马汽车、极氪、路特斯、嬴彻科技、挚途科技等众多品牌的前装定点合作。前期速腾与立讯精密达成代工合作,有望提升产能及良率。

 

 

Innovusion(图达通)展出了其即将量产的图像级超远距激光雷达猎鹰(Falcon)和首款图像级中短距激光雷达 Robin 的产品组合。

 

Falcon 探测距离最远可达 500 米,已被蔚来选择作为其自动驾驶旗舰轿车 ET7 的量产标配,并计划在 22 年 Q1 正式量产交付。

 

而 Robin 高度仅 35 毫米,可以集成到车辆的侧翼板、前灯、尾灯或保险杠上,与 Falcon 一起,形成车身周围感知的完整解决方案,实现超远探测距离以及车周全方位感知的组合。

 

量产进度方面,公司宣告,已经和外协代工厂建立了年产 10 万台的生产线,并将持续扩产以支持客户需求。

 

 

禾赛科技发布了新一代车规级128线超广角近距离激光雷达QT128。

 

这颗激光雷达将主要应用在Robotaxi 和 Robotruck上,用于盲区目标物的探测,其垂直视场角达到了105度,能清晰识别车身周围近距离的任何物体。

 

按照禾赛的规划,QT128将于2023年一季度量产交付。

 

除了新品之外,禾赛的另一款核心产品——面向ADAS前装量产的长距混合固态激光雷达AT128也有新的进展,禾赛AT128已经获得超过全球数百万台的主机厂前装量产定点,包括理想、集度、高合、路特斯,并将于2022年下半年全面量产交付。

 

 

此外,伴随下游应用的火热,激光雷达上游产业链各环节均现出国产替代机遇。

 

产业链机会:

 

1)代工环节:舜宇-光学元件、组件、光机设计、代工均布局,立讯精密和速腾合作);

 

2)发射端:发射端模组-炬光科技,激光芯片-长光华芯(拟 ipo)。

 

3)光学:视窗-永新光学、水晶光电;光学元件-蓝特光学、腾景科技、福晶科技等。

 

4)电机:鸣志电器、湘油泵。

 

5)PCB:景旺电子、迅捷兴等。

 

2.2 智能座舱:AR-HUD和大屏化已成趋势;厂商技术融合,优势互补趋势显现

 

2.2.1 AR-HUD 产业趋势渗透,沉浸式座舱走向未来。

 

1)AR-HUD:松下汽车和Phiar合作开发AR-HUD 2.0,多光学器件的红外摄像头实现清晰AR景象辅助驾驶。

 

CES2022上,美国松下汽车推出了其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 HUD)2.0 版本。该AR HUD 系统由松下与Phiar合作开发,其eCockpit信息娱乐控制器,带有专利ETS的AR HUD 2.0利用松下先进光学技术:AR HUD投影仪和光学器件封装在一起的红外摄像头实现的,无需独立的面向驾驶员的摄像头。

 

 

AR HUD解决方案商Phiar在CES 2022上宣布与高通合作。

 

高通骁龙汽车驾驶舱平台将引入 Phiar 的计算机视觉和空间 AI 技术,来实现可感知环境和导航的车载 AR HUD 系统。

 

通过空间 AI 驱动的 AR HUD 导航系统来提升汽车驾驶体验,帮助司机快速理解道路环境。

 

高通数字座舱在 2022CES 发布智能座舱系统 Snapdragon Cockpit,多达 37 家即将采用,Polestar 和本田将率先搭载。

 

37 家合作厂商包括 BBA、大众集团、Stellantis等。国内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等也在其中。

 

雷诺则是将依托骁龙平台为下一代车型配备最新的互联智能方案。

 

 

三星电子和 Harman 合作展出搭载摄像头等传感器最新AR-HUD。

 

三星和其子公司的AR HUD使用车载摄像头和传感器来分析周边环境,并通过AR光学将道路信息显示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

 

其设计的特点在于,将AR视觉与语音助手结合,不仅显示电动汽车的电量等信息,也监控司机的健康,显示当地的天气信息,甚至接入日程启动自动导航。

 

三菱电机2022CES发布其概念座舱配合传感器可有效健康座舱内驾驶人员状态。

 

车内装有红外摄像头,可以捕捉驾驶员的面部和生物特征信息,这款概念座舱还能将这些障碍物照亮,让司机更好地识别它们。

 

三菱公司使用的无线电波传感器,以检测车内是否有乘客和他们的体型,该座舱通过红外线和无线电波来监控司机状态。

 

 

2)沉浸式座舱:

 

宝马在本届CES上首次发布了“影院模式”未来车内娱乐系统,带来沉浸式的智能座舱体验。

 

宝马通过“BMW悬浮式巨幕”(BMW Theatre Screen)将后排空间打造成一个专属私人影院,通过 5G 互联高速流畅的播放,为用户打造车内娱乐体验。

 

“BMW悬浮式巨幕”是一块分辨率高达8K的31英寸超宽全景显示屏,比例为32:9,分辨率约为8000x2000像素。

 

LG展出全新车载信息娱乐概念LG Omnipod,可将座舱转变为生活空间,带来沉浸体验。

 

20年LG电子就与现代汽车合作推出Ioniq(艾尼氪)Concept Cabin概念座舱,且以用于现代电动汽车Ioniq 5中。

 

 

2.2.2 智能座舱领域厂商合作频频,数字座舱应用加速

 

德赛西威基于高通第 4 代骁龙座舱平台共同打造智能座舱,支持多屏联动和AR显示技术。

 

该系统具备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引擎、多传感器处理和丰富网络连接能力,旨在为汽车制造商提供领先的数字化座舱解决方案,为用户带来更安全、舒适和高效的出行。

 

在第 4 代骁龙座舱平台领先的计算、AI、图形图像和多媒体性能支持下,德赛西威第 4 代智能座舱系统可支持领先的多屏联动、音效处理和 AR 等技术。

 

 

Stellantis与亚马逊联合开发新一代智能数字座舱STLA SmartCockpit,Stellantis旗下100多万辆车将率先搭载。

 

亚马逊和Stellantis集团在2022 CES宣布合作,亚马逊为Stellantis集团全新数字座舱平台STLA SmartCockpit提供软件解决方案,未来将在全球超100万辆Stellantis集团旗下车辆上运行。

 

 

2.3 电动化:热效率,续航里程的提升成为主旋律

 

麦格纳EtelligentReach和EtelligentForce动力系统实现汽车动力提升的同时增加续航里程。

 

麦格纳2022CES展出全新互联动力系统EtelligentReach和EtelligentForce动力系统。

 

前者包括两个电机、逆变器和变速箱,EtelligentReach的续航里程增加多达145公里,比该领域的某些量产BEV车型提高了30%。

 

后者是一款用于皮卡和轻型商用车的电池电动全驱动力系统,能够牵引14,500磅。还可以从后eBeam提供高达430 kW的总峰值功率,其中250 kW来自后方的eBeam和180kW来自前方的eDrive。

 

法雷奥的电池热控制技术和FlexHeater智能加热器,能有效的提高电池的续航里程并延长使用寿命。车内的加热、除雾和冷却都会消耗能量,从而降低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法雷奥在CES2022展出热管理创新技术在不影响续航里程的情况下为乘客提供更高的舒适性。

 

其展出的FlexHeater智能加热器与传统加热系统相比,搭载四名乘客耗电减少25%,驾驶员单独驾驶时耗电减少50%。

 

此技术与法雷奥的智能热控制算法结合起来可为每位乘客相应地调整功耗,没有任何损失,有助于提高车辆的行驶里程。

 

 

3、 报告总结

 

新车展出:索尼跨界发布概念电动SUV,智能化娱乐化升级。

 

SONY、传统车厂和新势力车企多方角逐新能源整车赛道。索尼发布VISION-S 02的全新概念电动SUV,搭载多达40个传感器实现智能化;克莱斯勒新Airflow概念车搭载全套Stellantis解决方案,公司目标2028年转型电动车厂;奔驰、宝马引领车内外全新视觉体验;造车新势力Togg带来量产新能源车型。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竞争拉扯,激光雷达前装上车在即。

 

芯片巨头争相发力自动驾驶,24-25年为各大方案集中落地量产节点。英伟达推出第八代Drive Hyperion平台,配置 2 颗 Orin 芯片,将于24年开始交付;高通首发Snapdragon Ride视觉方案,新增沃尔沃签约客户,将于2024年量产;Mobileye三款新品齐发,Ultra支持L4 ADAS(5nm,2025年车规级量产)。

 

激光雷达新品频发,国产供应链协作助力量产。

 

速腾 M1 已获得比亚迪、广汽埃安、威马汽车、极氪等多家前装定点,与立讯精密达成代工合作;图达通推出超远距猎鹰+中短距Robin的产品组合,外协代工建立年产10万台产线,Q1 即将量产交付;禾赛AT128获得总计百万台定点,22年内即将量产交付。

 

智能座舱:AR-HUD上车趋势明显,大屏、多屏齐渗透。

 

AR-HUD和大屏化已成座舱发展大趋势,联合开发加速座舱落地。松下汽车和高通都选择与 Phiar在AR-HUD领域合作,三星AR-HUD首次亮相;宝马和LG推出巨幕影院加强座舱沉浸体验;Stellantis与亚马逊联合数字座舱,德赛西威和高通共同打造第 4 代智能座舱,数字座舱加速落地。新技术和新平台带动座舱智能化加速。

 

智能电动:Tier1 深耕热效率提升,“打破“续航焦虑。

 

热效率提升,续航里程延长成为主旋律。麦格纳全新EtelligentReach和Force动力系统保持动力背景下提升续航;法雷奥电池热控制技术提高续航里程并延长使用寿命,FlexHeater智能加热器减小座舱能耗。

 

行业公司:CES新品推出产业进展加速,激光雷达量产在即,已覆盖标的有韦尔股份、联创电子、炬光科技,舜宇光学、永新光学、蓝特光学、晶光电、长信科技、世运电路、电连技术。

 

4、 风险提示

 

1)汽车行业回暖不及预期,缺芯影响持续的风险:2021年Q4缺芯情况得到缓解,但缺芯存在周期的不确定性,下游汽车厂商出货量增速不佳的情况可能再次出现,进而影响国内汽车电子零配件厂商的短期业绩释放。

 

2)创新品渗透不及预期,导致公司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电子行业创新性强、技术迭代 快,汽车电子产品创新迭代更是迅速。新产品的渗透速度直接影响供应链厂商的业绩增速,而创新是否能激发消费需求往往需要市场的检验。

 

3)疫情反复风险:电子产业是全球深度参与分工的行业,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未 得到有效控制,对于下游需求的恢复、企业的正常生产,以及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有带来影响的风险。目前国内的疫情也有一定反复,对生产制造有一定影响。